
教学会议现场
撰稿:谭堂州
图片:王丽平
初审:杨林青
复审:陈 澳
终审:马冠华
为确保即将到来的本科教学工作预评估的高质量开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广州理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于2025年10月23日下午,在学院9-306会议室召开了全体教学工作会议。会议由学院教学副院长杨林青主持,学院领导、各系主任及全体教师共同出席。本次会议在系统梳理近期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围绕本科预评估的核心任务进行了周密部署,并就学生培养、毕业设计、实习实践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充分彰显了学院全员上下“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追求卓越”的坚定决心。
会议伊始,杨林青副院长传达了学校关于本科预评估工作的最新精神和紧迫要求。她强调,预评估不仅是对学院教学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提升内涵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契机。为此,她郑重宣布,学院即日起进入预评估“实战”状态,要求所有教师必须坚守岗位,随时待命,确保在评估专家抽查时能第一时间到位,就相关教学环节和资料进行详尽的说明与审查。同时,学院已成立备用人员小组,专项负责检查与整改部分离职人员遗留的教学资料,确保所有教学档案的完整性与规范性。根据预评估工作安排,评估专家组将于本周五组织全校范围内的教学观摩与听课活动,旨在通过集体“会诊”,发现问题、即时整改。此外,针对个人教学档案的完善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全体教师须在本周内补充完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的所有教学资料,做到档案齐全、内容详实、格式规范。
在聚焦评估工作的同时,会议对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针对历届毕业生中存在的重修生毕业难、学位获取难的问题,杨院长指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反映了学院的育人成效。他要求各系及全体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重修辅导工作,建立“一生一策”帮扶机制,主动关心、精准辅导,全力帮助尚未毕业或未能获得学位证的学生解决学业困难,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院的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学历和学位。在此基础上,会议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学业预警长效机制的要求,强调要将“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前预防”,通过对学生学业状况的动态跟踪与数据分析,及早发现潜在的毕业困难学生,提前介入、加强指导,从根源上减少毕不了业问题的发生。
随着新学年的深入,会议同样对2026届毕业生的培养工作进行了前瞻性规划。杨院长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明确指出选题是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源头,必须严格把关。她提出了三项核心原则:选题须真实,鼓励与工程实际、行业需求、教师科研项目紧密结合,杜绝虚构空泛;切口不宜大,题目应大小适中,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有深度、有质量的研究与设计;选题应利于国际交流,鼓励选题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便于成果的展示与翻译,体现学院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这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为下一届毕业设计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鉴于实践教学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本科评估的重点考察内容,会议对实习资料的规范化与整改工作给予了特别强调。会议要求各专业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评估标准,对现有实习资料进行全面自查与整改,确保实习报告、指导记录、成绩评定等所有材料真实、完整、规范,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此外,会议特别关注了专升本学生的培养与发展。作为学院学生群体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杨院长强调,要给予专升本学生“优待”和多方位的照顾。她要求,各系和任课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他们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差异,在教学安排、学业指导、生活融入等方面给予更多关心与支持,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本科学习节奏,激发学习潜力,实现与普通本科生的“同质化”高水平发展。
会议还就本学期的教材评估工作进行了布置,要求各系按时提交相关评估资料,为学院持续优化教材选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会议尾声,学院党委马冠华书记进行了总结讲话。他对预评估迎检工作做了进一步动员,要求全体教职工提高站位、压实责任,并对学院办公场所的环境清理、迎评氛围营造等具体工作做了细致安排,号召大家以最佳状态迎接挑战。
本次教学工作会议,既是一次迎接预评估的“战前动员会”,也是一次聚焦内涵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的“工作推进会”。会议各项部署精准务实,各项要求明确有力,为建筑工程学院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全院教职工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凝心聚力,以最饱满的热情、最严谨的态度和最扎实的行动,全力以赴投入到本科预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卓越建筑工程人才而不懈奋斗。

教学会议现场
撰稿:谭堂州
图片:王丽平
初审:杨林青
复审:陈 澳
终审:马冠华
广州理工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地址:九号教学楼301 407 电话:020-39729806  邮箱:jz@gzist.edu.cn